8月上旬,辜胜阻在广西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辜胜阻认为,中国巨大减贫成就的根本原因得益于经济社会发展。广西集“老、少、边、山、库”于一身,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已经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当前,广西正处在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易地扶贫搬迁、边境地区脱贫攻坚、健康扶贫依然是广西脱贫攻坚面临的一场场硬仗。同时,广西也面临着一系列区域对接联动与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重大机遇,把握好这些战略机遇,有助于广西打赢脱贫攻坚战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此,他认为,广西决胜脱贫攻坚面临一个核心问题、亟需处理两大关系。通过调研发现,广西在脱贫攻坚方面有六大特色亮点,建议采取八大对策巩固脱贫成果和防止脱贫后返贫。
一、产业发展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个核心问题
产业是发展之本、脱贫之基、富民之源。产业扶贫是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机制,是推动扶贫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的主要途径。产业扶贫规划要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凸出“大区域”、“大格局”的特点;要突出“科技”,强调农业科技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突出“特色”,培育知名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突出“流通”,强调产销一体化。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具有长期性,攻坚期内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只有通过发展相适应的产业,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自循环、再增长,才能彻底摆脱低水平发展陷阱。贫困户可以在扶贫产业发展带动下,实现人人有脱贫门路,户户有增收项目,从单纯的“受助者”转变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在获得稳定增收来源的同时,贫困人口的思想也会逐渐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不断巩固脱贫的物质与精神根基。产业扶贫涉及人口最多、覆盖范围最大,产业扶贫是其他措施持久见效的重要支撑。没有产业支撑、没有收入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教育扶贫等其他扶贫措施难以持久见效,只有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贫困人口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才有坚实的保障。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产业扶贫能够持续创造减贫动力、实现贫困人口生产能力提高。
产业扶贫的关键环节首先是用好创业致富带头人。由于贫困户发展条件差、能力弱、缺乏信心,让他们自行去探索发展扶贫产业无疑是“天方夜谭”。即使产业扶贫资金直接投向他们,也往往不知道怎么用,还容易“打水漂”。因此,可通过发现、培育、认定和使用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也就是“能人”,先行探索产业扶贫路径。再支持“能人”成立合作组织,让“能人”与贫困户紧密联系起来,提升扶贫产业竞争力。要让各类产业发展主体与贫困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构建扶贫产业发展的利益共同体,既要处理好各类经营主体和贫困人口之间利益分配关系,确保贫困人口在扶贫产业发展中的获得感不断提高。又要充分尊重带贫主体的生产经营权,确保各经营主体获得合法收益,推动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扶贫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走好“特色路”,既要“见效快”更要“利长远”。扶贫产业立足地方资源禀赋,做到“宜种则种、宜养则养”,“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谨防产业“水土不服”,提高扶贫产业的“适应性”。筛选培育前景广阔的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切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扶贫产业既要积极发展畜禽养殖等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又要大力发展适应贫困地区发展的长线产业,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二、巩固脱贫成果和防止脱贫后返贫要高度重视两大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4月16日的“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强调,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逐步解决长期性问题,比如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措施乏力,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陈规陋习难改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处理好两大关系。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产业扶贫长久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产业扶贫中要更多由市场机制引导,发挥好“能人”和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
政府凭借信息充分、资源动员的独特优势,在确定扶贫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产业变迁的方向,监测、预防返贫或新的贫困人口的产生,兜底保障特殊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加强扶贫成效监督与优化各项扶贫服务等各项扶贫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脱贫攻坚的前中期,政府通过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动员了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形成了脱贫攻坚合力。扶贫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类型,其发展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这要求政府要在扶贫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以达到精准扶贫、“脱贫致富”的政策目标,确保扶贫产业的蛋糕“分好”。同时所选择的扶贫产业要实现相应的经济效益,稳定持续地为贫困农户带来收入,必须要灵活的运用市场机制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尽可能将扶贫产业蛋糕“做大”。在脱贫攻坚后期,要加快转变扶贫产业发展过程中“重政府、轻市场”的观念,逐步由“政府政策主导”向“市场发挥更大作用”转变,通过市场机制筛选、培育经济效益好、解决就业多的支柱产业,让扶贫企业通过价格、竞争与供求等市场机制优化扶贫资源配置,带领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引导扶贫产业发展的动能转换并不意味着政府政策可以马上退出,产业扶贫政策既要“扶上马”,也要“送一程”。一些贫困地区在脱贫“摘帽”后,要根据脱贫实际情况,在一定期限主要扶持政策要继续执行,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少“翻烧饼”,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确保前期扶贫投入能够扎根并“开花结果”。
——处理好易地扶贫搬迁中“搬得出”与“稳得住、能致富”的关系,后续帮扶要稳步跟进,做好搬迁群众农民和新市民“两种身份”、迁出地和安置地“两种利益”的衔接工作,不断提高搬迁群众对生产生活新环境的适应性。
易地扶贫搬迁是针对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实施的一项专项工程,通过“挪穷窝”“换穷业”,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脱贫发展问题。广西部分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与传统生产方式形成相互制约的恶性循环,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怪圈。易地扶贫搬迁可以通过人口外迁,赋予贫困人口新的资源禀赋,使其从低附加值农产品生产中解放出来,实现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截至2018年12月31日,广西累计搬迁69.33万人,搬迁入住率99.04%。同时,2016-2018年全区累计完成722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任务,有效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8.01万人。广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现减少贫困人口与保护生态环境双赢。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让贫困群众“搬得出”,还要更好的“稳得住、能致富”,而不能“一搬了之”。目前部分群众在原居住地区世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体系,对原居住地区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搬迁意愿不够强烈。加上贫困群众往往受教育程度低,科学文化素质低,技能水平低,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通过搬迁摆脱贫困信心不足。易地扶贫搬迁要做好搬迁群众农民和新市民“两种身份”、迁出地和安置地“两种利益”的衔接工作,解决好移民的“后顾之忧”。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林权、集体资产股份收益分配权等确权颁证工作,明确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属关系。让易地搬迁农民享有原住地权益,解决易地搬迁后顾之忧,让“带得走”来促进“搬得出”,促进搬迁群众融入和稳定发展。
要同步推进搬迁安置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社区管理,让搬迁群众搬得放心、住得顺心、过得舒心。要通过技能培训、稳定就业帮助贫困人口增强发展信心,融入社会网络,实现稳定长久脱贫。有针对性地开展搬迁群众劳动力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提高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完善产业配套,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确保搬迁群众能够稳定就业、稳定增收。百色深圳小镇是深圳对口百色扶贫协作标志性工程。该小镇让搬迁户能在家门口享受社区管理、教育、医疗等城市化公共服务;正在配套建设深(圳)百(色)合作产业园,建成后可吸纳1万人就业,有效承接移民就业。
百色深圳小镇
三、广西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存在六个亮点
调研发现广西在脱贫攻坚和相应经济发展上存在六个亮点:
亮点一:广西加速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擘画“东融”蓝图,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深化东西部产业合作
广西依托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通衢东南亚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重大任务。通过推进跨省区合作园区建设,加快优势产业集聚和联动发展,形成了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广西东融产业园、深圳龙岗·百色靖西协作产业园、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北海-澳门葡语系国家产业园等一批示范园区。北海市积极承接粤港澳先进制造业,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目前香港是北海最大的外资来源地,来自香港投资的企业占到当地的52%。浙江华立集团充分利用广西沿边地区“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势,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建设防城港东兴市边境深加工产业园。分别在边境两侧各建设一个工业园区,打造以东兴为中心,防城为两翼,芒街为支点,边贸通道为连接的中越跨境产业平台,有助于实现境内外联动、东西部合作、进出口并举。
亮点二:桂林开发自然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走出旅游扶贫的“桂林模式”,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2018年桂林已经实现旅游从业人员近22万人,带动近2.3万贫困人口脱贫。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阳朔县以绿水青山兑“金山银山”,创新“文化+”、“技能+”、“旅游+”模式,利用互联网开展“农家饭票”项目,形成“赏、玩、吃、住、购”一体化的旅游新体验,拓宽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道路。龙胜县森林覆盖率接近80%,龙脊梯田更是“中国最美梯田”。通过在龙脊至温泉百里旅游沿线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并与爱彼迎开展“共享民宿”合作,龙胜县2600多户8000多贫困人口享受到了旅游产业的红利。
桂林象鼻山风景
龙胜县龙脊梯田
亮点三:北海市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打造专业化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2018年北海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产值615亿元,同比增长14%,跑出了“北海速度”
近年来,北海市的电子信息产业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占据广西电子信息产业的“半壁江山”。目前已形成以北海工业园区为核心、北海出口加工区和北海高新区为两翼的“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吸引了建兴光电、德昌电机、三诺电子等大量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入驻。其中北海工业园区是广西政府重点支持的14个产业园区中唯一专业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园区,集聚了约140家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及产业链配套企业。北海市政府与深圳惠科科技等龙头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推进专业化分工合作,打造以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三诺智慧产业园、惠科电子科技产业园、冠德科技园、朗科科技存储产业园、京凯达智能终端产业园、中国电子北部湾信息港七大电子信息产业园为载体的产业集群,致力于建设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北海电子产业园
亮点四:广西大力发展特色品牌农业,遴选了78个特色农业产业予以政策与资金重点支持,百色芒果成为脱贫攻坚的“金招牌”
近年来,广西遴选了78个特色农业产业予以政策与资金重点支持,科学发展“富硒米”,大力扶持“稻+鱼、稻+螺、稻+虾”等“稻+”绿色高质高效种养模式,目前甘蔗、桑蚕、芒果、百香果等销量都居全国首位,产生了良好的脱贫效益。广西百色市充分发挥自身亚热带气候的区位优势,利用右江河谷特殊的气候条件打造的全国最大芒果基地,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列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芒果成为了百色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目前,百色芒果总面积已达115万亩,产量45万吨,产值40亿元,累计帮助6.8万户25.23万人告别了贫困。其中田林县乐里镇2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芒果种植,种植面积达2963亩,贫困户户均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同时百色有近2000种中草药,居广西之首,是广西中草药的主要聚集地之一。百色市先后出台扶持奖励政策、投入财政资金,依托中草药基地建设,配套发展生物制药、保健养生品等产业,让中草药产业成为贫困农民“致富良药”。
芒果成为百色的“金招牌”
亮点五:南宁市上林县构建医疗共同体,初步形成了“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乡镇”的就医新格局,全县因病致贫、返贫的比例仅为8%,有效治理因病返贫难题
广西上林县积极探索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构建了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对县乡医疗卫生资源进行优化,推进了县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上林县同时不断提升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服务效率,实现了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让边远农村群众“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截至2018年,上林县有因病返贫贫困户787户,823人,较2017年减少699人,比率下降了84.93%,全县因病致贫、返贫的比例仅为8%,大大低于全国水平,“上林模式”取得积极成效。
“上林模式”县域医共体建设
亮点六:广西沿边地区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形成互市贸易转型升级的“东兴模式”,以及民营企业建设龙邦口岸的经验成果
东兴市做大做强互市贸易,积极探索互市贸易+全产业链发展的“东兴模式”,推动互市商品落地加工,延长互市产业链,让边民在互市产业各个环节受益,形成了沿边地区可复制可推广的“东兴经验”。2015年以来,东兴市互市贸易落地加工企业由5家发展到28家,增长了460%;从事互市贸易的边民由从日均1800人,增长到日均5800人,增长了222%;累计为边民提供就业岗6万多个,实现边民年增收1.2万元。百色靖西市的龙邦口岸是中国与东南亚商贸往来重要的门户和通道。民营企业万生隆公司投资30亿元在龙邦口岸建设国际商贸物流中心,打造龙邦口岸的货运通关通道、贸易结算、仓储物流和保税加工核心平台,为企业提供自由、便利、高效的一站式服务,有利于“筑巢引凤”吸引落地加工企业,带动边民脱贫致富。
龙邦口岸
四、广西决胜2020脱贫攻坚的八条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入决胜阶段的脱贫攻坚战,打法要同初期的全面部署、中期的全面推进有所区别,最要紧的是防止松懈、防止滑坡。
在调研基础上,辜胜阻就广西决胜脱贫攻坚提出八条建议:
一是实现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与高质量发展。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要注重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提高特色农业发展的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通过延伸产业链,促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推动特色农业规模化、集群化与品牌化发展,增强特色农业市场竞争力与脱贫致富的辐射效应。
二是对接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融合发展,共建东西部利益共享的产业链,鼓励东部产业向广西转移,妥善处理好我国产业“向内转”和“向外转”的关系。要通过加强东西协作,疏导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将部分产业向广西等中西部地区转移,把产业的“根”留在国内,有效保障产业安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吸引粤港澳大湾区的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和技术人才入驻广西,创建大湾区在广西的“飞地经济”和“科创飞地”。
三是推进边境口岸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加快沿边地区用地制度改革,推动边境地区贸易从“通道经济”向落地加工、多元发展的“口岸经济”转型升级,推进沿边城镇化和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兴边富民。要用好用活用足兴边富民优惠政策,推动边境贸易升级发展,引导互市商品由“穿岸而过”变为落地加工生产,做大做强沿边口岸城镇产业基础,实现“贴边兴业,以业聚人”。要加强边境口岸城镇建设,在重点区域布局建设一批抵边村镇,引导支持边民贴边生产和抵边居住。要引导沿边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引导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向沿边口岸城镇的二三产业转移,不断提升边境地区的现代化、城镇化水平。
四是在全国范围内改革职工带薪休假和学生休假制度,把旅游作为应对经贸摩擦的新增长点,打造广西旅游“特色牌”,创新旅游发展模式,以旅游发展红利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旅游业是一个消费需求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具有“一业带百业”的作用,在扩大内需中优势明显,也是助力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要加大旅游产业的深度开发与品牌创新,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打造广西旅游“特色牌”,以旅游发展红利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要推动旅游产业链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促进各行各业以“+旅游”的模式互动发展。发挥广西气候、生态等优势,大力发展民宿旅游,让贫困群众享受现代旅游业发展红利。推进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增加居民休假时间,引导居民旅游时间自然错开,避免“赶集式”出游,提高旅游体验,助力贫困地区加快脱贫增收步伐。
五是加快推进移民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的精准落实。实现易地扶贫搬迁与工业园区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旅游资源开发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等多方面深度融合,加强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培训,确保搬迁群众能就业、能致富。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挪穷窝”“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要因地制宜规划,科学选择适合本地区搬迁群众脱贫的安置方式,听取与尊重群众意愿,保障搬迁群众的各项权利。要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并鼓励贫困群众进行自主创业,确保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扶贫搬迁群众能够实现稳定就业。
六是巩固脱贫成果要与健康扶贫相结合,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强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妥善解决医疗等“三保障”突出问题。因病致贫、返贫已经成为各地脱贫攻坚的“头号拦路虎”。要推进贫困地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加大对传染病、慢性病、地区性疾病的防控。要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重医疗保障政策,加快建立贫困地区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要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使更多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便利广大群众就近就医。
七是夯实扶贫干部队伍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和基层保障力度,切实改进扶贫工作作风,充分发挥干部先锋模范作用,锻造脱贫攻坚铁军,切实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广大扶贫干部是脱贫攻坚的生力军。要加大扶贫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健全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改善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条件和待遇保障,提高各级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能力。切实改进扶贫工作作风,严格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问题,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要充分发挥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学习宣传广西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把榜样力量转化为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
八是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将广西打造成“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使脱贫建立在更加坚实的经济发展基础上。目前,百色市参与打造的“重庆-贵阳-百色-龙邦口岸-越南-中南半岛”线路,将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直线距离最短、最便捷的陆路主通道。从龙邦口岸出发200公里可联通越南海运枢纽海防市,进而海陆并举连通中南半岛,全方位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市的合浦县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当地正在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带动下,广西北部湾港2018年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7%,增幅在我国沿海主要港口排在首位。
西部陆海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