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智库简介 国际会议 人才培养 招生信息 大学生课题 发表论文 团队研究 联系我们
武汉大学官网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武汉大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新闻中心
辜胜阻教授在《求是》发表文章: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
信息来源;求是    发布时间:2007-03-05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指出:“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只有企业创新工作取得成效,国家的整体创新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如果说大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就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中小企业是大企业的摇篮。支持和推动中小企业创新,是推动整个国家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是着眼于未来发展的长远之策。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目前已超过4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经营机制灵活、决策迅速、反应灵敏,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强,创新激励比较充分,企业家有较强的创新倾向,因而在自主创新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约66%的专利发明、74%以上的技术创新、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全国14万民营科技企业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力量,为我国自主创新战略作出了重大贡献。2005年底,上海民营科技企业已达4.5万户,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538家,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66.8%;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492项,占全市总数的70.1%,民营企业申请专利1.05万件,占内资企业专利量的70%。

国家高新区的生力军。2005年,我国高新区内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5万家,高新区全年营业总收入超过3万亿元。在全国53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中,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占到80%以上,已成为经济增长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生力军。2005年,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有16452家,从业人员达69.1万人,总收入达4875.1亿元,R&D投入224.8亿元,占总收入的4.7%。在中关村从业的留学人员有7000多人,上市公司83家,其中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有13家,占中国大陆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总数的一半。

产业集群的发动机。目前,浙江民营科技企业总数15000多家,技工贸总收入约7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约6500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5%以上。浙江产值超亿元的产业集群(块状经济)有500多个,在这些块状经济区域中,集中了浙江半数以上的民营科技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全省企业投入的80%以上。

国家创新体系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深圳已成为我国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典范,到2005年底,深圳有创新型企业近30000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900亿元。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58%,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深圳自主创新最大的亮点是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

然而,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动力不足,不想创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资料表明: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中小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创新的投入产出特点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由于创新需要大量投入,而投入又不能很快得到相应回报,创新必然影响企业的即期利润。其次,企业既定生存发展模式选择也制约了创新内在动力的形成。我们在上海的调查表明:上海民营企业逐步形成了四种不同的生存发展模式:基于灵活经营机制生存的小企业,基于低成本和规模经济的大中型企业,基于资本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基于技术创新的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很强的民营企业很少。再次,市场不完善使自主创新存在较高机会成本,弱化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由于靠机会、靠公关、靠利用低廉的劳动力可以获得较高利润,中小企业对自主创新的必要性还认识不够。浙江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对此深有感触。他们的缝纫机企业靠技术自主创新,50%的产品已经打入欧美等发达国家,但企业只有40多亿元的资产规模,而与他们根本不能相比的企业,通过经营房地产等,一下子产值规模就超过100多亿元,企业盈利也好。

二是风险太大,不敢创新。发展高技术产业面临很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等,一旦创新失败,就蒙受巨大损失,甚至破产,因而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创新恐惧症”。与自主创新相比,模仿则成本低、效益好。因为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创新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很快就被其他企业模仿,享受高额利润的时间极短。正是由于创新具有高风险,中小企业对开发新技术望而生畏,有人甚至认为“不创新慢慢死,一旦创新就快速死”。

三是能力有限,不会创新。技术可以引进,但技术创新能力却不能引进。自主创新的主体是具有创新活力和创新技术的人才,没有人才,创新只能是纸上谈兵。我国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具有极高的不稳定性,中小企业偏小的企业规模、较差的工作环境和较少的教育培训等障碍,导致创新人才严重缺乏,即使有了人才也极可能流失,而且又不会借助“外力”和“外脑”,必然创新能力低下。如江苏省,72%的民营科技企业缺少高级技术人才,35%的企业缺少高级技术工人。

四是融资太难,不能创新。中小企业创业融资难,创新融资更难,他们融资渠道单一。政府科技投入多向高等院校和政府所属的科研院所倾斜,投入到企业的很少,而投入到中小企业的则更少。中小企业大多由于资信不完善,从银行获取贷款相当困难,从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机会也很小。

解决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发挥它们在我国自主创新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对于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至关重要。为此,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进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工作。

第一,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完善有关财政税收政策,解决企业不想创新的问题。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自创立起至2005年底,共成功验收3295个项目,但基金每年只有10亿元左右。要提高创新基金的资助强度,扩大资助范围,加强地方财政对创新基金的投入。要积极研究有关税收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对研发投入的积极性。适时提高高技术企业计税工资的标准,对企业从事研发的人员和设备予以政策优惠。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对中小企业创新活动予以扶持,允许中小企业按其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基金,以弥补科技开发可能造成的损失,并对科技开发基金的用途进行规范管理。完善政府采购配套措施和强化政府采购政策的执行力,引导政府采购向高技术产品倾斜,让政府采购的战略意图真正惠及自主创新的企业。

第二,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激励,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创新氛围,让企业敢于创新。积极探索建立国家级风险投资母基金,对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应实行投资收益税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等税收优惠政策。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通过创业扶持政策推进科研机构的企业化转制和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培育创业孵化机制和创新机制,吸引创新要素聚集。形成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良好社会风气,使创新者的利益不受侵害。建立知识产权纠纷的仲裁、协调机制,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积极营造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支持冒险、鼓励冒尖。

第三,完善创新合作机制,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进行战略联盟,实施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推进开放创新,让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互惠共生的环境中提高创新能力。让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创新合作中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节约创新时间,分摊创新成本及分散创新风险。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既可以克服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劣势,又可以解决学校和科研机构在成果转化上的弱点,使企业获得持续创新的能力。产学研合作的关键在于确定合作创新的风险与收益分担机制。在开放引进和科技国际合作过程中,要通过引进和消化技术形成生产力,促进技术创新,完善创新机制,培养创新人才,更新创新理念。要完善为合作创新服务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建立一批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机构和较高专业素质的科技中介服务队伍,为产学研合作和企业间的技术合作提供成果交易、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和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

第四,重构为创新服务的金融体系,推进中小企业走进创业板市场,从根本上改变高技术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创业板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适宜、公平的融资环境,既是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龙门”,又是高新技术企业创业的“摇篮”,同时还为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家提供了一个社会评价机制和选择机制,通过市场竞争的压力和优胜劣汰的作用,推动强者恒强和弱者变强。截至2005年底,内地共有553个风险投资项目退出,其中通过并购退出的为55.9%,通过上市退出的为33.1%。外资风险投资支持项目通过并购退出的是35%,通过上市退出的为58%;而内资风险投资项目通过并购退出的为69%,通过上市退出的为17%。风险投资的发展表明,迫切需要创业板市场为风险投资设置退出通道。

要继续发展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完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谋划建立“三板市场”。可以考虑建立全国性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管理机构,制定全国统一的管理原则,推进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实现信息共享,最终向“三板市场”过渡。要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制度,让无形资产也能用财产抵押,合理扩大信用担保的覆盖面,特别是扩大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为了解决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融资问题,可以考虑设立为满足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的中小企业专业银行或科技银行,也可以实行配额制,规定现有银行的贷款中必须有一定比例是中小企业贷款,从制度上解决创新企业的融资问题。

第五,实施国家区域创新战略,选择几个产业集群基础好的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集群,优化中小科技企业创新的“小环境”。我国虽有53个国家级高新区,但这些高新区“同构”现象严重,特色不明显,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要采取“地方为主,国家支持”的模式,力争在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方面有所突破,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集群。知识和技术创新源主要包括大学与科研机构、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机构以及工业综合体的开发与研究网络,当高技术产业聚集到一定程度后,企业在产业上的关联性就会引发在技术创新活动上的关联性,进而产生技术创新的集群效应,推动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型,因而要建立技术发展极和创新集群,形成自主创新源头。

第六,坚持分类指导和分步实施的方针,防止各种误区和“一哄而起”的刮风倾向,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自主创新的“国家意志”变为“企业行为”。在工作中要防止认识上的四种误区。一是认为自主创新就是自力更生,完全排斥引进。应当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通过合作创新,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二是认为自主创新要一切从头再来,单纯搞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创新本身具有自身的技术规律和市场规律,从技术轨道上讲,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和技术基础,沿着技术本身的发展方向,进行开发研究。在创新中一切从头再来,必然会违背技术发展规律,脱离国际市场,浪费研发资源。三是认为自主创新完全靠自己创新,忽视了合作与开放。现代技术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决定企业不能靠单打独斗、自我封闭搞创新,通过合作创新,形成创新网络体系,能有效地降低研发风险和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益。四是认为自主创新要独立率先,反对任何模仿和技术跟随。模仿创新战略就是在获取率先创新者的技术基础上,加以研究、改进,生产出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与率先创新者竞争,以获取经济效益的创新战略。模仿创新和率先创新对于高技术企业的成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高技术企业应根据其实力、特点正确地把握和运用模仿与率先创新策略,当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的时候,可以考虑模仿创新。(辜胜阻)

 
版权所有 © 武汉大学 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 邮编:430072 鄂ICP备075013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