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智库简介 国际会议 大湾区研究 气变与治理 创新发展 民营经济 发表论文 联系我们
武汉大学官网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武汉大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新闻中心
“旅游产业与扩大内需稳定增长”座谈会在京召开
信息来源;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    发布时间:2008-09-16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院长辜胜阻教授在京主持召开了主题为“旅游产业与扩大内需稳定增长”的经济形势座谈会。辜胜阻指出:在外需形势严峻、制造业面临困境的条件下,要完成“一保一控”的总体任务,积极扩大内需是关键。当前要高度重视旅游业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中的重要作用,出台更加积极的政策和制定相应法规,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消费升级,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在投资放缓、出口受阻的情况下,积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是防止经济“硬着陆”的重要举措。当前,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的增速明显放缓,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速回落了5.7个百分点。尽管消费保持了一定的增速,但从国际比较来看,发达国家消费一般占GDP的67%以上,美国更是占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也达到55%以上,而我国的消费率仅为50%左右。如何进一步扩大内需、用内需来弥补外需所受影响是当前“保增长”过程中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

辜胜阻认为:旅游业是一个消费需求潜力很大的朝阳产业,当前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要充分重视旅游业的重要作用。旅游消费的性质决定了旅游业在扩大内需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旅游消费包括“游、行、住、吃、购、娱”等一系列活动,涵盖高、中、低三个不同的档次,涉及到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商业、房地产业、保险业等诸多行业,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是一个综合性的消费,具有较强的消费关联性。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势必带动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起到“一业带百业”的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旅游直接就业与带动就业之比为1:5。其次,旅游消费是最终消费并具有多次重复性的特点,旅游消费的增长将带动中间消费的扩大,提高消费的总体水平。再次,旅游业还是“无烟工业”,健康有序的旅游消费可以促进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我国消费结构的升级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美国《幸福》杂志早在二十世纪90年代就曾提出,消费者集中追求的5个目标是时间、质量、健康、环境与家庭,能同时满足这5个目标的最佳消费领域就是旅游活动。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居民消费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消费结构的升级将开始显现。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居民的消费结构中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逐步比重提高,在住、行条件的改善以及工作之余的休闲旅游等方面的支出也在大幅增加。这种消费结构转型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的巨大的空间,也使旅游业逐渐成为消费的热点。

旅游业是当今发展最快、前景最广阔、规模最大的新型产业之一,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已超过10%。虽然我国已进入世界10个旅游大国的行列,但境外游客仅占全球份额的4.4%,旅游收入不到全球份额的2.5%。2007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09万亿元人民币,仅相当于GDP的4.5%左右。我国旅游就业人数仅占人口的1.2-1.3%,如果按世界先进水平占人口的10%测算,我国可以安排劳动就业1亿人口以上。辜胜阻强调: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大内需稳定增长中的作用需要采取以下六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考虑适时制定旅游业促进法,完善并落实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使旅游业成为扩大内需的支柱产业。2008年中国旅游竞争力在130个国家中位居中游,排名第62位,但是旅游政策法规方面排名较为靠后,排名第107位。这说明我国在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政策方面相对落后。同时,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相当多的地区提出了“旅游立县”、“旅游立市”的口号,但缺乏具体的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针对这种状况,当前可以借鉴韩国的《旅游事业振兴法》,英国的《旅游发展法》以及美国的《全国旅游政策法》等立法经验,适时制定我国的旅游业促进法。日前,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并提出了促进旅游就业的相关举措。该《指导意见》对发展旅游业意义重大。旅游业促进法就要从旅游业自身的行业发展到鼓励消费者进行旅游消费、从旅游交通的改善到旅游设施的建设、从旅游业的投资机制到旅游产品的开发、从旅游用地的审批到旅游企业税费的优惠等等方面,建立相对完善的促进旅游业的政策扶持体系,使旅游促进政策更加系统、完备,从法律上对旅游业的发展给予支持。同时,要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职责,保证旅游政策的有效执行,防止将发展旅游业停留在口号上、纸面上。

二是强力推行带薪休假制度,保证职工的休假时间,拓展旅游业的市场空间。带薪休假制度在国外是一种常见的制度。我国在“十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合理调整居民工作和闲暇时间,扩大服务供给,鼓励居民服务性消费”。今年也开始执行去年新颁布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应该说,带薪休假制度逐渐受到重视。但是在实际中,带薪休假制度的执行力较差,职工的休假权利难以得到保障。为此,需要将带薪休假制度化,促进带薪休假的社会化,要强制执行公务员带薪休假制度;要转变对休假旅游的观念,使企业认识到休息权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给职工安排合理、适度的休假是互利双赢的;要进一步完善带薪休假制度,降低享受带薪休假的门槛,适当增加带薪年休假的天数,扩大带薪休假的范围,增强职工带薪休假的灵活性。

三是改进税收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发展个人旅游消费信贷,有效增加旅游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收入是增加旅游消费需求的根本途径。当前要改革优化税收制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放宽税前扣除范围,降低边际税率,取消利息税,刺激消费需求;要建立收入增长机制,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劳动报酬在GDP中的比重。同时,要发展个人旅游消费信贷,倡导适度负债和超前消费的新观念,探索适合旅游消费的个人信贷模式。

四是加大旅游业的投入,对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合理规划,提高旅游产品开发的层次,有效满足旅游消费需求。当前,要创新投资方式,积极吸引多方投资,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景区公共设施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要整合区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合理规划,竭力避免重复开发等问题,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要改变以往旅游产品单一、档次不高、精品较少的状况,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提高传统产品的档次,满足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并通过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引导新的旅游消费理念。

五是健全旅游业管理体制,完善旅游业自律机制,加强旅游业诚信建设。针对旅游资源部门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要理顺旅游业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强旅游业领导和规划部门的协调能力,逐步建立文物、文化、风景、宗教合一的高效管理体制,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旅游专业协会、学会和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能力建设;逐步建立起旅游诚信管理、评价、公示、信息披露等管理体系,并通过相关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规范导游、景区商家等的市场行为。

六是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扶持旅游龙头企业,促进旅游行业有序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行社数量以几何式增长,但是始终未能建立起符合市场规律的行业结构和行业生态,没有形成不可或缺的批零体系,不能适应中国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需要。为此,要扶持并壮大旅游龙头企业,发挥其行业中“领头羊”的作用,带动整个行业的有序、健康、蓬勃发展;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旅游人才培育机制,增强校企联合,培养和引进各类旅游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并加强在职人员的教育培训。

来自国家旅游局、北京市旅游局和湖北省旅游城市鄂州市、荆州市政府的官员,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旅游业商会的负责人、旅游业界的著名企业家及旅游界的民建会员出席了会议并参加研讨。

(易善策 李 华)

 
版权所有 © 武汉大学 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 邮编:430072 鄂ICP备075013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