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研究院简介 人才培养 招生信息 大学生课题 研习园地 发表论文 团队研究 联系我们
武汉大学官网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武汉大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新闻中心
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亟需六管齐下构建生育支持体系
信息来源;赵报    发布时间:2021-05-30  

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亟需六管齐下构建生育支持体系

——在北京大学“百年宏图 千秋伟业”

中国共产党百年人口思想座谈会上的讲话(522日)


非常高兴出席北京大学百年宏图 千秋伟业中国共产党百年人口思想座谈会。我要讲的主题是:坚持“放开”与“引导”相结合,重在引导。“六管齐下”构建生育支持体系,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存在决定意识,实践成就思想,人口思想与人口发展实践是密不可分的,政策取向必须适应人口发展的现状。在中国共产党百年人口思想中,我们要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以下简称为《说明》)重要讲话中有关人口问题的重要论述。总书记深刻指出:“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呈现明显的高龄少子化特征”。少子化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适龄人口的生育意愿明显降低”,二是“养儿防老的社会观念明显弱化”,三是“养育孩子的成本增加”,四是“少生优生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少子化的突出表现是,生育行为大大低于政策预期。正如总书记在《说明》中所强调,全国符合“单独二孩”政策条件的夫妇有1100多万对,但“截至20158月底,提出二孩申请的只有169万对,占比为15.4%”。人口老龄化也是一个正在加速的、不可忽视的重要趋势。《说明》指出,“人口老龄化态势明显”,“劳动年龄人口开始绝对减少,这种趋势还在继续”,“对我国人口均衡发展和人口安全提出新的挑战”。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已达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高达13.5%。在当时的历史节点,对生育政策进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是充分认识我国人口动态趋势、深刻把握我国人口发展规律的结果,也顺应民心民意、造福亿万家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指出,调整生育政策、实施“全面二孩”具有四重效应,即“进一步释放生育潜力”、“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给供给”和“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重视人口均衡发展和人口安全

要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看待超低生育率状况和与之相伴的结构性矛盾与挑战。人口是最重要的国情国力,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核心要素。持续低生育率将影响未来的潜在需求水平和劳动力供给,进而对经济潜在增长率、社会活力与创新动力产生较大影响。长期来看,生育水平峰值,劳动年龄人口拐点、社会总人口拐点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早在1992年,我国总和生育率已经降至更替水平,2025年左右将达到全社会总人口峰值。由于人口惯性,一旦进入下行通道,难以像GDP增长一样轻易“由负转正”。劳动年龄人口于2012年触顶回落,七人普数据显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达63.35%,较2010年下降了6.79%。农民工总量出现下降势头,《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下降1.8%

世界各国人口发展政策表明:生育政策必须根据生育发展现状进行调整。在总和生育率为6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实行限制性政策,节制生育;而在生育水平下行到1.3的超低生育现状下,必须鼓励生育,全面构建生育支持体系,推进适度生育水平的实现。“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迎来了一波生育“小高峰,两年内出生人数显著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一定积极成效。但值得关注的是,出生人口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两年后再次出现回落,且持续下行。七人普统计显示,我国总和生育率已降至1.3,大大低于更替水平。决定生育的包括育龄人口、已婚人口,还包括已婚分居人口以及已婚育龄人口中不能生育、不愿生育、不敢生育人群等人口学因素。国际经验表明,经济、社会、文化、政策等因素也对生育观念和实际生育水平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不少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都不同程度出现了长期陷入低生育率水平的状况。

“六管齐下”构建生育支持体系 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我们认为,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要坚持“放开”与“引导”相结合,重在引导,一分“放开”、九分“引导”。目前各界对生育政策调整将产生的效果存在一些不同看法,但现实是正在施行的“全面二孩”政策并没有使得人口增速快速下降的趋势得到彻底的扭转。依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应从限制性、处罚性、管制导向的生育相关政策转向激励生育、便利生育、服务优生优育、更具包容性的全面生育支持导向。促进适度生育水平不仅仅要进一步适时放开生育限制,要放开“水龙头”,更需要疏通各种“堵点”,实现“水到渠成”。具体而言,要加快完善配套衔接的经济社会政策,进一步释放生育潜力,“六管齐下”构建生育支持体系。

一要降低子女教育中的经济和时间双重负担,让育龄家庭轻装上阵。当前,子女教育中的家庭经济和时间负担重,而且产生了比较普遍的焦虑情绪,影响了育龄家庭的生育意愿。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内卷化”和“剧场效应”加剧,致使育龄人群出现生育焦虑。要进一步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优化教学方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降低考试压力。构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问题。

二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帮助育龄人群平衡家庭与事业。用人单位应创造“生育友好”的职场环境,倡导男女共享产假,均衡男女双方育儿责任。发展普惠婴幼儿托育服务,允许有照护婴幼儿需求的员工灵活地安排工作时间和地点,提供弹性工作制度以及在家办公的条件。营造“家庭友好”的制度环境,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机制。

三要构建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切实降低高房价带来的过高的家庭养育成本。当前,高房价和高教育成本“两高”是育龄人群不敢生育的“拦路虎”。生育孩子导致的家庭人口总数增加会对住房面积和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给一些育龄家庭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特别是“天价”的学区房令许多家庭“望生兴叹”。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完善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在购房和租房方面给与育儿家庭一定支持,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特别是子女入学上具有同等权利。

四要重视婚姻对生育的作用,培育实现适度生育的新型生育文化,营造良好的婚育环境。生育文化是指人类在婚育繁衍方面形成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制度和道德等,婚育观念是生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婚育观念包括人们对婚姻、生育和家庭等行为的态度及其价值取向的总和,对生育行为有重大影响。婚姻是生育的前提,但目前呈现结婚率持续走低、离婚率逐步抬升的趋势。由于人口流动加速等因素,婚姻的稳定性也有所降低。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完善促进婚育的政策体系,加强舆论引导,用好“离婚冷静期”制度,减少轻率离婚、冲动离婚。妥善维护在校大学生、研究生的婚育的合法权益,完善医保、津贴相关政策和学制安排。提倡“移风易俗”,避免“天价彩礼”等抬高结婚成本和压抑结婚意愿。完善流动人口及随迁进城子女的公共服务,鼓励农民工举家迁移。

五要重视家庭建设,强化家庭代际支持,提倡构建“两孩”和和美美家庭生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承担着生育、抚育和赡养的基本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育龄妇女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人带孩子”, 可以提倡老年人和子女就近居住,既可以帮助已婚子女缓解照料孩子的压力,也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要通过适当的文化宣传让人们意识到,适度生育水平既有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道理”,也是营造良好家庭生态、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增强家庭抗风险能力的“小道理”。“二孩”可以使同胞关系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形成好的家庭生态。

六要强化生育力保护,强化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服务,全面激发育龄人群生育潜力。生育能力是影响生育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超过650万例流产,流产率高居世界前列,育龄人口不孕不育率为10%左右,不少家庭“想生而不能生”。要强化生育能力保护,对可能引起生育力下降的各种因素采取早防早治及一些特殊的保护或保存措施,要做好生殖健康宣传教育,进一步健全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对有需求的育龄人群提供规范优质的诊治服务,利用成熟的辅助生殖技术满足群众生育需求。


 
版权所有 © 武汉大学 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 邮编:430072 鄂ICP备075013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