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智库简介 国际会议 人才培养 招生信息 大学生课题 发表论文 团队研究 联系我们
武汉大学官网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武汉大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学术活动
第三届民营经济与高技术产业研讨会
信息来源;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    发布时间:2006-05-23  

2006年3月24-25日,由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高技术产业与民营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会议由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武汉大学战略管理学院院长辜胜阻教授主持,来自清华大学、国家行政学院、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大学、暨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武汉市经协委、武汉经济研究所等有关部门的专家领导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主题为“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转型”。专家们首先围绕我国进行自主创新的必要性进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武汉大学辜胜阻教授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目前我国经济也存在外贸依存度高、对外依赖性强等弱点。在许多关键技术领域,中国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对国外技术依赖程度高,大体上还处在廉价要素(主要是廉价劳动力)驱动的经济发展阶段,距离发达国家那种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结果“中国买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就贵,中国卖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就便宜”。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不断增长,对国外能源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这种状况长期发展下去,很容易使中国经济发展受制于人。因此,毫不动摇地发展民营经济、加强自主创新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清华大学雷家骕教授在回顾创新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自主创新的特征。他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世界一些国家发展成为“头脑国家”,一些国家成为“躯干国家”,还有一些国家则可能成为“手脚国家”。任何国家要避免成为“手脚国家”,关键就是要有自主创新的能力。雷家骕教授还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论述了加强自主创新的必要性。武汉大学简新华教授认为,目前中国每年需要花费1000亿美元从国外进口关键零部件、每年需要花费1000亿美元从国外进口设备。这两个“1000亿美元”意味着中国进行自主创新、发展关键零部件和装备制造业的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且,转变中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也迫切需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东湖高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唐良智博士以东湖开发区的发展为案例,论述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唐良智主任认为,由于中国目前还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没有核心技术,在国际竞争中没有话语权,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唐主任还以自己在国外考察的亲身经历,说明日本、韩国产业发展的成功就在于他们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同时,十分注重自主创新,可以引导消费和产业发展的方向,而中国高技术产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总体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还只能被动地跟随国外大公司,无法自主引导产业发展的方向。

自从国家正式提出自主创新战略以来,全国出现自主创新讨论热潮。但是,专家们也注意到目前对自主创新存在“政府热、企业冷”的局面,因此,如何进行自主创新、如何将自主创新从国家转变为企业行为,成为专家们讨论的热点问题。武汉大学辜胜阻教授明确指出,将自主创新这种国家意志转变为企业行为是当前我国自主创新战略实现的关键环节。由于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对企业家而言,自主创新必须是有利可图的,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由于创新活动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征,创新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以至我国许多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不够。由此可见,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制度与机制创新。辜胜阻教授着重论述了以下几个方面制度创新的必要性:一是要有创新的文化,有创业的激情;二是要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活动;三是进行政府采购,为高技术产业培育市场,这对于创新活动是至关重要的,美国许多高技术产业的成长,就是军事部门采购扶持下发展起来的;四是进行金融创新,发展风险投资。唐良智主任从自主创新实践的角度,论述了当前我国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困境:他认为目前我国一般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基本上处于维持生存的状态,没有实力和能力去进行自主创新,有实力进行自主创新的企业主要是一些处于垄断地位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但这些处于垄断地位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又没有动力去进行创新。民营企业虽然具有很强的创新意愿,但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还不长,大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也没有进行自主创新的实力。唐良智主任还特别指出,在技术与资本结合过程中,我国现在还缺乏公平而有效率的评价机制,往往是科技人员把自身的技术成果看得很高,资本所有者则把资金看得很重,导致双方很难合作建立创业企业。浙江大学陈建军教授认为从创新动力上来说主要有供给驱动型和需求驱动型两大类,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创新更多地是供给驱动型创新,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多地是需求驱动型创新。目前中国人均收入还较低,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并不强烈,模仿创新成为许多企业的选择,对自主创新的需求并不强烈。而且,从创新的可能性上来看,创新需要产业的聚集,创新更需要个性化的人才,而现在的教育体制培养的是模式化的人才,人的个性不能充分发挥,这是制约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他认为只有人均收入提高后,人们有条件追求多样性的生活方式,人们对个性化的、难以替代的产品需求增加,对自主创新的需求也才会变得更迫切。陈教授还以浙江经济发展为案例,认为现在浙江民营企业通过制度创新获取收益的空间还很大,企业没有压力和动力去进行技术创新。

在讨论如何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讨论中,正确处理好政府、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开发区的职能定位等问题也成为专家们争论的焦点。中国矿业大学卢锐教授提出,现在许多地方的经营环境不利于民营企业的成长,民营企业规模做到10亿就离开江浙一带迁入上海,在上海,民营企业规模达到50亿也就遇到“天花板”了。许多高新区管委会一方面要聚集资源,从企业利益出发,为企业服务,另一方面又承担着政府的管理职能,这使得许多高新区管委会身兼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职能不清。国外许多高新区的管委会实际上按照公司制模式运作的,管理人员数量很少,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很好的服务,这些值得中国借鉴。但辜胜阻教授和唐良智主任均认为,在目前这个阶段,高新区管委会采取公司制模式并不现实,高新区作为自主创新的核心区,仍然需要加强管委会的政府职能,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聚集资源,为高新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高新区管委会目前这种有企业目标的政府行为是一种合适的选择。唐良智主任还指出,目前我国促进创新的政策不配套,各个部门之间的政策效力相互抵消,许多政策执行力差,难以落实。这更需要开发区管委会加强政府职能。清华大学雷家骕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卫平教授则认为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创新活动应进行分工,企业适合于产品开发和产品创新,科研机构则应向技术研发领域延伸,政府主要是为创新营造环境。

在研讨会上,国家行政学院丁德章教授还就通过科技创新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卫平教授就创新过程中的创新风险规避问题,中南大学梁莱歆教授就科技企业创新过程中的融资策略与融资方式问题分别发表自己的见解。整个研讨会气氛轻松活跃,既有所见略同的赞许,也有观点对立的学术争鸣与交锋。会后,专家们还对武汉东湖开发区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

 
版权所有 © 武汉大学 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 邮编:430072 鄂ICP备07501363号